OB视讯在线电灯真是爱迪生发明的?专家:贡献巨大“摘果子”也是一把好手

  新闻资讯     |      2023-05-02 21:00

  OB视讯在线1.电灯是谁发明的爱迪生确实对电灯和电气系统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说实话,爱迪生与真正的“发明电灯”毫无关系。顶多是对电灯的改进,延长电灯使用寿命的关键瓶颈还不是爱迪生突破的。

  一位知名学者曾评价:爱迪生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就电灯的发明而言,他是能摘到最好水果的苦力。

  其实,世界上关于电灯发明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英国,当时英国还是现代科学的领头羊。化学家汉弗莱·戴维首次向公众展示了电灯。电灯由两根碳棒和2000节电池组成一个简单的孤灯照明系统。令人惊讶的是,电灯的亮度如此之强,近距离接触的人甚至不敢直视,所以只能在广场和街道上使用。虽然灯泡在亮度和寿命上并不适合家庭使用,但却为人类在黑夜中寻找新的光明指明了方向。

  家用电灯的真正发明者是移居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贝尔。他最先意识到,要想延长灯丝的寿命,就需要提供稳定的真空环境。亨利首先将竹丝碳化,然后将它们放入抽真空的玻璃瓶中。该灯泡在通电后可以继续工作400小时。

  以每天工作3小时计算,可以使用3个月,不过这台灯的亮度自然是不足的。即便如此,仍不能抹杀亨利在电灯发明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亨利研发电灯犹如晴天霹雳,人们顿时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机遇摆在面前:谁先抢到电灯的发明权,谁就将获得宝藏的钥匙。世界各地的发明家和科研人员蜂拥而至,对电灯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尽管过程枯燥乏味。激进而混乱的环境恰恰为电灯发明权的争夺埋下了伏笔。

  转折发生在1894年,电灯需要真空环境才能继续发光,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难点在于如何延长灯丝的使用寿命。加拿大两名电气工程师成功获得真空充氮延长灯丝寿命的技术专利。问题的症结在于,两人虽然获得了电灯的专利,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完善这项发明。

  孔夫子趁机获得了这项专利,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改进灯丝。据资料显示,为了找到理想的灯丝,爱迪生试验了至少1600种材料,并用各种数据填满了200本笔记本。最后,在1880年,他制造了一个可以持续1200小时的灯泡。

  等爱迪生兴奋地申请灯泡专利,尴尬的一幕出现了:专利局的专家拒绝为爱迪生颁发证书,理由是白炽灯发明的技术与现有专利技术相似。爱迪生从事市场和知识产权多年,具有极其敏锐的商业嗅觉。他知道,再不出手,他会后悔一辈子。

  上面提到的亨利是阻碍爱迪生申请专利的直接原因。亨利早在1854年就为他的第一条碳化灯丝申请了专利,这与爱迪生的专利申请有很多相似之处,最终导致专利被否决。然而,精明的爱迪生:我买可以吗?毅然从亨利遗孀手中买下专利,从此拥有碳化白炽灯的专利权。

  1880年,爱迪生终于将他的电灯投放市场,使英国成为电灯泡的第二大市场,但市场尚未开发。起诉书使爱迪生大吃一惊。

  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这和开篇提到的老牌帝国和高科技代表英国有很大关系。原来,英国人JohnfSwan受到亨利的启发,于1860年成功地用碳丝制成了灯丝。由于无法完全获得真空环境,实验不得不暂停。1878年英国真空生产技术成熟后,斯旺成功实现了碳丝灯泡在真空环境下发光,并在英国获得了电灯专利。

  所以在英国,斯旺拥有碳化丝的基础专利。爱迪生灯泡中的碳化竹丝充其量是碳化棉线和碳化纸的改良升级,与斯旺的基础专利脱不了干系。但仅仅依靠斯旺的碳丝基础专利,点亮时间短、亮度不足,根本无法转化为产品销量。最终在利益的驱使下,爱迪生和斯旺成立了一家少吵多合作的合资公司,这就是最早的爱迪生-斯旺电灯公司。

  其实市场上流行了一个世纪的灯丝就是钨丝,和爱迪生有一定的关系。1873年西班牙的DePuyal知道钨的熔点达到3410℃。结合钨的物理化学性质,预测它可能是制作灯丝的最佳材料,但钨的加工工艺复杂且不成熟。一个想法只能放弃。

  惊喜发生在1909年,爱迪生的同事威廉·大卫·柯立芝在完善另一项实验工作时,创造性地发明了拉制钨丝的新工艺。钨丝的最小直径只有头发的1/16,即0.5微米的灯丝,并成功应用于白炽灯。

  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白炽灯在发光强度和使用寿命方面是其他灯丝无法企及的。更重要的是,钨丝生产技术要求低,材料易得,大大降低了白炽灯的成本,为白炽灯的大规模普及奠定了基础。1913年,威廉大卫库利成功获得了钨丝白炽灯的专利。

  人们之所以最终把电灯泡的发明者的荣誉给了爱迪生,只不过他确实对白炽灯泡的发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更表彰他在白炽灯推广方面的巨大作用。毕竟真正实现照明,需要发电系统和配电系统,而电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