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上坐着一个大姑娘1958年谁导OB视讯在线演了这么一幕?

  新闻资讯     |      2023-05-22 10:52

  OB视讯在线《稻穗上的姑娘》(摄影者:戈永坤)这张照片当年走红并留存于历史,得益于1958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东方红红遍天一亩中稻四万三千斤》。

  这篇报道的是,安徽省繁昌县峨山乡东方红三社放出一颗惊人的大“卫星”:1.03亩收稻44367.13斤,平均亩产43075.9斤,创下全国水稻亩产新纪录。人民日报由此发表评论《向安徽人民致敬》:“这是全国人民的大喜事”。新华社摄影记者戈永坤作品《稻穗上的姑娘》随后刊登在《中国青年报刊》、《繁昌报》,《安徽日报》、《人民画报》;1999年收录于大型史画册《中国图片百年史》。

  它就是1958年8月15日刊登《人民日报》头版新闻图片《欢悦在早稻卫星上》。

  稻穗如厚实地毯能站稳孩子,而且是四个孩子在蹦蹦跳跳,这得有多大的支撑力,这稻穗密度和地毯编织相当了。

  新华社刚刚发表《领导的人民就是创造奇迹的神仙 建国一社创早稻亩产36956斤记录》文章。

  为回应世人质疑,为证实粮食产量新记录并非神话,新华社安排湖北分社摄影记者于澄建配合宣传工作。

  1958年8月上旬,于澄建与单位文字记者跟随湖北省委副书记带队的验收团采访亩产三万斤的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第一农业社,然后照片《欢悦在早稻卫星上》就诞生。

  在粮种没有改良和没有普遍使用化肥的上世纪70年代之前,富有耕种经验的广大农民都知道小麦不过三,水稻不过六。

  是农民,即便是农家孩子经常到田间打猪草的竹篮都放不住也都知道稻穗能不能站人了,而且是四个孩子,以至于一个大姑娘。

  《欢悦在早稻卫星上》作者于澄建后来回忆:“这个完全是一个假典型,它是把那十几亩、二十几亩快成熟水稻并到一个大田里面,而且这个稻田很小,只有几分地,从这个上面你可以看到,它是层层叠叠的,其实根本就不是,整个都倒伏了,所以,这群小孩就可以站在这个上面,十几亩地的水稻并在一块稻田里面,并在一块单位面积产量就高了,那又根据这几分地的产量算出来整个大概平均亩产36956斤。”

  1958年,全国都争着放“卫星”,粮食产量从几千斤到湖北麻城36956斤,繁昌领导坐不住了,要求放出更大的“卫星”。

  “几十万棵稻穗一页之间移栽到一丘田,丝风不透。为了防止稻穗倒伏,还从山上砍来近千斤元竹,穿插中间搭上架子。”

  “8月17日下午,我和三百多社员带着收割工具被派到苛冲卫星田等候。天黑下来,卫星田里亮起了一长串从县城接过来的电灯,县广播站搬来了手搖唱机,一会儿功夫,《南泥湾》、《大生产》就响了起来,干部一声令下,我们就开始收割了。我和三百多人挤在一亩田里,肩挨肩,脚踫脚,割下的稻子像山一样堆在田里,没法下脚。直到第二天下午7点多才结束。”

  “经过现场过秤,听说还不到4万斤,于是又来了一百多个小学老师和学生,帮助捡稻穗。第三天下午,有干部宣布一亩零三厘中稻收了44000多斤,亩产43000多斤。”

  “割稻时,人太多了,人踫人,很费力。到第二天上午9点多,我太累了,就放下镰刀歇一歇,不知是谁说这稻子太密了,恐怕能坐人了。我那时年轻,活泼好动,就一边按住一个小姐妹的肩膀,坐上了稻穗,坐在上面就像坐在草堆上一样。这时有人喊来记者照相,我高兴得笑起来,线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省连县1.73亩中稻亩产60437斤,据说有13个成年劳力站到稻穗上,但没找到图。但能搜到人民日报当年刊登的6个成年人站到麦穗上的视频截图。